一馬風暴,殺傷力多大?
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和緊隨1MDB之7億門而來的種種調查和政治後續行動,猶如對大馬經濟投入很多動蕩的因子,令大馬經濟面臨波動局面。
1MDB所引起的問題,可能牽引出連串後續行動,包括政治角力、或者洶湧的政治暗流,波譎雲詭的政治又連帶牽引經濟面的不確定性!
大馬經濟的“緊箍咒”?
亞洲華爾街時報在7月7日揭露,7億美元(26億令吉)款項,迂迴曲折經過多家公司後,最終進入首相兼1MDB主席拿督斯里納吉的戶頭,才開始引爆威力更大的震憾彈。
過後,4機構的總檢察署、國家銀行、反貪污委員會(MACC)和警方介入調查,MACC諮詢委員會主席丹斯里查哈烏揚表示這項調查結果會在國會公佈,並且要求民眾停止對該調查部隊的廉正與可靠性進行指責。
1MDB原本為登嘉樓一間投資機構,以把石油稅金用於投資。2009年,首相兼財長納吉以100萬令吉收購該公司,不僅轉型為國家公司,其資金來源亦受政府擔保。
儘管納吉是該公司諮詢委員會主席,其營運與財務並不透明;它不斷在海內外投資,包括收購國內電力資產,在少過5年內,其債務很快高築至420億令吉。
投資者擔憂這需要拯救,民眾更擔憂這需要“全民拯救”;這是近期油價下跌後,進一步打擊我國資金市場的另一震撼彈。
前首相敦馬哈迪醫生和反對黨領袖,幾乎每隔一段時日,便對此窮追苦打;撇開馬哈迪和反對黨領袖的議程不談,廣大人民期許1MDB在運作上更透明化和符合人民的知情權,勿隨意濫用人民節衣縮食而來的民脂民膏。
1MDB課題
外資對馬股興趣缺缺
1MDB是大馬經濟最大利空,為何累積那麼多債務?很多疑團待解!
儘管國家銀行總裁丹斯里潔蒂重申,大馬經濟沒有明顯的系統性風險;在興業研究看來,環繞上述課題的政治化進展,持續牽引著外資情緒,並促使很多外資減持馬股。
回溯今年3月間,惠譽因1MDB的債務問題,調低大馬評級前景至“負面”,並表明大馬評級有調降的隱憂!
在6月杪7月頭凌晨,惠譽不僅沒有調降大馬主權評級,而確認了大馬長期外幣無擔保債券(IDR)評級的“A-”地位,以及本地IDR“A”評級。
在惠譽信評升級當週,馬股由1685點回彈0.5%至1721.10點,每日平均交投額17億股,成交額每日達18億令吉。
外資一週淨賣8億1千170萬
一家證券行市場策略主管說,儘管馬股回彈,外資的淨賣加劇;週一至週五外資淨賣8億1千170萬令吉,國內組合淨買7億8千570萬令吉,散戶有作壁上觀之勢,淨買只達2千600萬令吉。
“從基本面來說,馬股仍缺乏催化上揚之催化因素,有更多下行風險,這包括馬幣疲軟、外資淨賣和原產品價格不振,皆是下行因素。”
1MDB“7億門”爆發當兒,馬幣直跌至1998年以來,16年最低的3.81水平。
根據興業研究,馬股是東盟區域內表現第二糟的區域股市,今年至7月初挫跌2.9%,相比印尼重創5.2%。
自2014年伊始,外資投資者就避之則吉,淨售出達154億令吉,跟美國量寬期間的充斥外資,形成大相逕庭局面。
2015年07月19日, 来源:星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