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发布白皮书放宽移民政策
近日,新加坡政府发布了人口白皮书,全面提出未来的人口政策规划。为保证人口数量,每年将会引进1.5万到2.5万名新移民。但是,随着新移民的不断增长是否也会对房价有影响呢?据报道,新加坡政府的白皮书预计,新加坡人口到2020年将从目前的531万人增加至580万到600万人之间。到了2030年,可能进一步增加到650万至690万人之间。
由于新加坡的生育率只有1.2,这个低迷的生育率水平意味着若不引进新移民,新加坡公民人口将迅速老龄化,甚至从2025年起开始萎缩。这将导致劳动人口减少,进而影响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因此,为拥有可持续的人口增长,政府在鼓励生育的同时,也需要每年引进1.5万到2.5万名新移民,以及批准3万名外籍人士成为永久居民。新移民购买力强或将大批量进入投资私宅阶段新加坡历史上就是中国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移民开始大规模进入新加坡。尤其是近10年,每年均有数万中国人以各种移民途径进入新加坡。现在,增加的新移民往往处于买房年龄,而中国新移民有国内四个甚至八个家长做后盾,购买力甚至超过同龄的新加坡人。自2005年起,新加坡人口每年增长至少10万人,而每年新增加的组屋和私宅 (包括EC) 不到4万套,可以说基本上供需平衡,换句话说,新加坡目前建房速度基本上赶上了人口的增加速度。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未来10年,大量HDB进入40年的年龄,成为旧楼。70年代,是新加坡HDB大量建房的年代。那时每年建3-4万套十分平常。如果拆掉这些房子重建,目前的建房速度就远远不够了。新公民和PR在未来几年将大批量突然进入买私宅的时期。大量新公民和PR是在2002年后来新加坡的。2005年后陆续拿到PR和成为新公民,2007年后开始拥有HDB。大多数在1-5年内如果锁定期不能投资私宅。
未来3年,这些新公民和PR羽翼丰满,收入稳定,大批量进入投资私宅的阶段。存款远不如投资房产或能跑赢通胀目前欧美日各国的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新加坡的本地利率也不例外,比如一年期的固定存款利率还不到1%。这样的利率水平给大多数的存款存户带来了难题,首先是低风险资产可以给与的回报相当有限。就一个普通的新加坡人来说,他的多余现金一般有这样一些去处:首先是活期存款(接近零利率)或者定期存款(相当低的利率),其次是中央公积金(CPF),可以获得比银行更高的利息收入(特殊户头年利率4%)。
但是另外一方面,本地经济的通货膨胀却不一定跟着利率一样走低。也就是说,无论把现金放在银行里或者公积金里,存户的收入都跑不赢物价指数的上升。那么为了保护自己资金的购买力,存户就不得不需要寻找其他能够给予更高回报的资产。
从以上分析就可以看出,房地产作为资产投资的选择之一对本地居民的吸引力了。由于最近几年相对坚挺的租房市场,购买那些地段好,容易出租的房子获得的租金可能要比上文提到的回报更优。举个例子来说,一套鞋盒型小型公寓,可能售价在80万新元左右,而如果靠近地铁站,可能可以租到每月3500至4000新元,那么每年的房租收益就是5.25%至6%左右,远强于将现金放在银行里,并且还可能跑赢通胀。同时,房地产作为不动产投资,其本值还有升值的可能,更添加了投资者对其钟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