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动态 > 详情页

全球航運業低迷 7年貨船變廢鐵

更新时间:2017-3-6 10:50:55 来源:马来西亚登尼特 浏览次数:449
(倫敦3日訊)全球航運業陷入結構性危機,一艘船齡只有7年的集裝箱船甚至被當作廢鋼鐵賣掉,賣價不及當年的十分之一!


英國BBC報導,2010年1月,中國江蘇的一家造船廠將新建的”Hammonia Grenada”號集裝箱船交付給新船主,當時的價格約為6000萬美元(約2.67億令吉)。


但僅僅7年之后,該船于今年初被當作廢鋼船賣掉,創下拆解處理的集裝箱船中、船齡最低的紀錄,賣價只有550萬美元(約2447萬令吉)。



在此之前,已有許多船隻遭受同樣的命運。去年,被當作廢鋼船以超低價格賣掉的集裝箱船數量創下了歷史紀錄。為什么會這樣呢?簡單來說,就是貨物太少,貨船太多了。


巴拿馬效應

最嚴重案例是去年8月,韓國最大海運集團”韓進海運”因債務危機宣告破產,震動全球航運市場。


報導指出,整個航運業在全球金融危機前後有兩次重大誤判,埋下了災難的種子。


在2010年和2013至2014年度,由于利率低,融資成本低,所以先后出現了兩次大批訂購集裝箱船的風潮,導致船隻過剩。


業界大量購進船隻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巴拿馬運河擴建升級,可以通行巨型的”新巴拿馬型”(Neo-Panamaxes)貨輪,其規模是傳統巴拿馬型船(Panamax)的兩倍多。


經營亞洲至美國東海岸航線的航運公司轉用超級貨輪而賣掉較小的傳統巴拿馬型船隻,因此像Hammonia Grenada這樣的傳統巴拿馬型船的價值也大跌。


但是,運力供大于求的根本問題仍然存在。


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數據表明,全球商用航運業的總運力比金融危機前增加了50%。同期,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顯示,全球貿易從2007年到2015年只增長了15%。


加上現在的世界轉向電子化,集裝箱船的輝煌時代恐怕一去不復返了。

上一篇:大马出口上半年亮眼 下半年谨慎

下一篇:去年投资增7.7% 但製造业吸资额萎缩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