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訊)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加上“一帶一路”政策,讓企業開拓市場的機會变多了,但是它同時也将会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企業要提高競爭力,除了資金也要有人才!
企業要確保“財”力和“才”力皆強大,股權架構和股權獎勵計劃是關鍵。
大馬企業諮詢專家龔銘恩指出,在東協經濟共同體和一帶一路政策下,許多中國企業都到我國投資做生意。
“當中大部份中國公司都重視股權規劃,從中協助公司擴充,規模也都比國內公司大很多倍。”
面對更激烈的競爭,身兼Incorp董事的龔銘恩認為,國內企業不能原地踏步而被淘汰。反之,企業得準備好迎戰,通過股權規劃,吸引投資者和人才,壯大公司規模。
有規模才有競爭力
“若公司規模壯大,將更具競爭力,甚至可進行合併。要擴大公司規模,首先得規劃股權架構,才能吸引投資者和人才。在資金更雄厚和強勁人才團隊下,公司將有更大的籌碼來成長。”
龔銘恩今日在愛FM電台的“開講天下議題”節目上,接受主持人蘇進川和勁程的訪問時,如此指出。
在經商環境激烈的情況下,對手公司也將出高薪挖角。對此,企業可通過股權獎勵計劃,吸引並留住人才。
“員工(尤其年輕人才)甚至會理所當然的認為,企業應該派花紅。除了高薪,企業應該通過股權獎勵,讓員工持有公司股權,讓他們對公司更有歸屬感,更樂意為公司打拼。”
針對股權獎勵計劃,龔銘恩建議設下特定條件,例如依據員工的年資,來決定參股的資格。
先小人後君子
企業的股權架構若設計得當,不但可吸引投資者和人才,也可避免股東糾紛這個絆腳石,阻礙企業前進。
龔銘恩說:“通常涉及超過1個股東的公司,難免會出現意見不合、股東鬧彆扭的情況。股東之間的糾紛,可能影響企業的運作和發展。”
為避免股東糾紛帶來的負面影響,他建議老闆應該先小人后君子,白紙黑字設計好股權架構。
“凡是超過1個股東的公司,都應該設計股權架構,因為這是一家企業的地基。股權架構就像建築物的‘地基’,若地基打穩,建築物就可以建高。相反,地基不穩,建築物就容易崩塌。”
故他建議,企業老闆應該諮詢企業秘書或專家,與律師一起擬定協議,清楚列明股權分配和條件。
避免均分股權
為避免股東意見不合,導致公司決策僵持不下,龔銘恩建議,一家公司的股權應該分配成多數和少數。
他舉例,若公司只有2個股東,各持50%股權,又各別堅持本身的立場,將形成死結(Deadlock)。股東A堅持決策A是對的,股東B則認為決策B才是最佳決策,公司決策將僵持不下,將阻礙公司前進。
因此建議把股權分配成多數和少數,例如40%對60%、或30%對70%,以便更快速作出公司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