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3日訊)自去年12月祭出的6大穩匯措施取得成效后,國家銀行今日宣布第2輪的發展措施,最新的4大措施將以進一步擴大及深化國內金融市場為目標,當中包括開放讓所有大馬居民公司(resident entities)都可賣空大馬政府證券(MGS)。
國行助理總裁兼金融市場委員會(FMC)主席安南再蘭尼說,上述新措施將在5月2日正式開跑,所謂的大馬居民公司也包括跨國企業及出口商。
“未來我們不排除進一步允許非居民參與賣空大馬政府證券,但在這之前,必須先確保我們擁有適當的監管機制,以配合我們全面的開放策略。同時確保我們有能力監督及在突發狀況時,可即時採取應對措施。”
安南是在今日宣布第2階段的國內金融市場發展措施時,如是指出。
在這之前,只有授權的銀行及持牌投資銀行獲准賣空政府證券。
隨著上述開放,意味著從下月2日起,所有大馬居民公司(包括投資者及發行商)都獲准賣空政府證券,上述相關的行為準則將在今日稍晚時公布。
另外,未來國行有意進一步開放讓大馬居民公司賣空符合伊斯蘭教義的政府證券,國行已在咨詢金融領域的意見,咨詢截止日是本月28日。
如果沒有重大議題,上述大馬政府投資票據(MGII)及符伊斯蘭教義的政府證券也將在5月2日起,開放賣空。
4大國內金融市場發展措施
1. 修改及提升金融市場的行為規範,以取代國行在1994年推出的《躉售貨幣及外匯市場》下的“大馬主要交易員及經紀的行為準則”,所有躉售金融市場參與者都必須遵守上述準則,涵蓋貨幣市場、外匯市場及利率或匯率的櫃檯交易(OTC)。
2. 從5月2日起,不再局限于持牌銀行及投資銀行,所有大馬居民公司都可以賣空大馬政府證券。
3. 從5月2日起,已向國行註冊的非銀行公司獲準完全自由對衝及積極管理外匯曝險,比重從原來最高可達投資資產的25%,獲提高至100%。同時,增加3組貨幣組合以供管理外匯曝險需求,即令吉兌英鎊、歐元及日圓;目前只有令吉兌美元及人民幣。
4. 在未來18個月內提升大馬銀行間清算系統(RENTAS),以完善最終收益持有人(Ultimate Beneficial Ownership)架構,支持更透明及促進良好監管;屆時有關系統將可即時捕捉債市的交易動態,包括真正持債人的身分及交易量。
外資持債已少過25%
自去年推出穩匯措施以來,截至今年2月份,全球基金已從我國主權債券中撤資超過350億令吉,安南說,撤走的外資主要在債券市場,且多是少過1年的短期投資。
非居民持債比例也從去年11月份的34.7%高峰水平,在3月跌至25%以下。
他說,接下來,外國持債人中將更多是長期持債人,即持有5年期、10年期債券的投資者。
“20%至25%的外資持債比例是一個穩定的水平。”
另外,國行去年12月份規定大馬出口商必須以令吉支付所有貿易付款,出口所得中的75%必須是令吉,最多25%是外幣的政策。
對此,安南透露,國行已與3000多家企業進行討論,內容主要是有關如何提升運作效率,至今無意調整上述比例。
去年12月措施奏效 匯市波動趨穩
安南指出,最新措施旨在擴大及深化國內金融市場,並不是穩定令吉匯率的措施。
他說,旨在穩定外匯市場的措施早在去年12月推出,如今整個匯市已趨穩,主要指標也已達目的,令吉交易量提高之余,波動性已大幅下降。
“我們不是要完全消除匯市的波動,匯率是多變的,但同時也是需要的。所以新措施並不放眼進一步降低匯市波動,而是以推動國內金融市場及債市為主,同時讓市場參與者可更好管理他們的外匯曝險。”
比較去年11月,截至今年3月,每日兌令吉的交易量已從45億令吉提高至62億令吉,令吉兌美元的波動性也從219點跌至70點。
同時,美元及令吉每日的國外及國內匯價的差距,也從504點跌至317點;令吉兌美元的平均買賣差價(bid-ask spread)也從65點跌至43點。
另外,數據顯示,我國5年期的信用違約互換(CDS)每日平均基點已從去年11月的151點,至今年3月跌至108點,反映企業借貸成本已大幅降低。
至于國行為朝向公平及有效率的金融市場邁進,推出的5大原則包括提升專業及廉正、高度透明及問責制、具競爭優勢的環境、良好的內部監管及架構、及遵守制度及法規。
下月起可對沖英鎊歐元日圓
國行在去年12月,允許每家銀行的每名客戶(只限大馬居民),可在不必出示書面證明下,對衝美元和人民幣最高600萬令吉,現在將進一步開放至英鎊、歐元及日圓;這包括取消和平倉(unwind)。
安南說:“雖然無需出示書面證明,但客戶需要進行一次性的申報,以聲明對衝的目的即可。”
針對提升可對衝管理資產的外匯曝險比例至100%的措施,安南說,不只局限于機構投資者,從5月2日起,所有公司也獲准100%自由和積極地管理外匯曝險,詳細規範將在下週公布。
另外,為提升債市的監管機制,安南說,接下來國行將提升RENTAS系統,以實時捕獲進行交易的最終受益持有人的身分及交易量,同時報告系統將保留,從每月轉為每季報告,但報告內容將更詳細,也可鑒定最終真正持有有關債券的投資者身分。
“這讓我們可以清楚掌握債市更細微的走向,無論是宏觀和微觀的趨勢、讓債市更透明,也讓國行更容易進行債市分析、政策診斷及構想,並與市場參與者分享更有深刻見解的數據。”(From China Press)